要求保本、收益可能降低,券商收益凭证新规对银行理财有何影响?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 陈子卉
作为无衍生品交易牌照的理财公司发行结构性产品的通道之一,券商收益凭证近期迎来严监管。2024年10月25日,中证协制定发布《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办法》将收益凭证定义为证券公司在柜台或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报价系统)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按约定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即本金保障型产品。比如券商推出的新客理财大多就属于本金保障型券商收益凭证。
券商收益凭证常见于固定收益类结构性理财的资产配置。理财公司发行结构性产品通常需要具有衍生品交易牌照,而未持有这项资格的理财公司如果想要发行结构性产品,会选择在产品中配置券商收益凭证、结构性存款或走资管计划通道业务配置期权,不过,有时因难以穿透券商收益凭证或结构性存款等资产至底层,部分产品会存在合规问题。近期结构性公募理财募集情况表现一般,持有衍生品交易牌照的机构有时也会选择配置券商收益凭证或结构性存款。就银行理财而言,配置场外期权的理财产品运作规模要在5000万元以上。从三季度理财公司发行的“固收+期权”公募产品看,38只产品中有17只募集规模不足5千万元。
券商收益凭证变为本金保障型产品后,配置这类产品的银行理财收益水平会相应降低,对客户吸引力会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向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表示,对尚未持有衍生品交易资格的理财公司来说,这次《办法》的颁布会影响机构后续结构性产品展业。在收益凭证新规下,券商不能发行非保本收益凭证,因此未持有资格的机构较难将弹性较高的结构内嵌进产品,这会使得产品收益弹性降低,性价比下降。长期来看,《办法》利好有衍生品交易牌照、衍生品投研有所积累的头部机构。
相较之下,目前银行理财结构性公募产品更多面临的是募集难问题。银行理财投资客群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9月末股市虽有提振,但并未改变客群风险偏好整体结构,客户对产品净值向下波动容忍度较低,结构性理财因自身属性,产品收益波动较大,叠加静态收益不断下行,结构性理财的渠道吸金能力较之前有所减弱。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理财公司“固收+期权”公募理财单品募集规模从2023年一季度的3.13亿元降至2023年四季度的1.27亿元,再到2024年四季度的1.02亿元。部分“固收+期权”公募产品虽然设有1亿元或者5千万元的募集规模下限,但从实际情况而言,即使单只产品募集规模仅有几百万元,也有机构会选择成立该产品,这里面不乏头部机构的身影。
市场环境会随时间变化,长期来看,《办法》颁布之后在理财公司结构性产品业务开展中,衍生品交易牌照会愈发重要。目前衍生品交易资格分为两种,一种为基础类资格,持有机构只能从事套期保值的衍生品交易;第二种为普通类资格,持有机构不仅能从事套期保值,还可以从事非套期保值类交易。
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截至2024年11月1日,在已经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已有17家理财公司获得衍生品交易牌照。从机构类型看,国有行理财公司和合资理财公司合计11家均有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股份行理财公司中仅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拥有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有3家机构获得,其中,宁银理财拥有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北银理财拥有基础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大部分理财公司随开业批复核准获得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不过,也有理财公司在开业后再向监管机构申请资格,获得资格时间集中在2020年。此后,理财公司单独申请衍生品交易资格申请难度较大,2023年仅有汇华理财和北银理财申请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30日,苏银理财获批普通类衍生品交易资格牌照,这为其余暂未获得并积极申请牌照的机构带来了希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